第491章 劝降-《刘宋汉阙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平城距离雁门不远,古弼麾下又都是骑兵,只用了不到一天就赶到了雁门。

    古弼作为上一次在刘裕北伐之战当中存活下来的将领,其威望在北魏士卒中也是非比寻常,有了这根顶梁柱出现在雁门,显然是给雁门守军喂了一剂强心丹。

    反观晋阳的宋军就有些不太乐观了。

    裴方明在看到魏军士气高涨之后也开始不复之前的乐观。

    “平城的主将到底在搞什么?为何这次的援军来的如此迅猛,莫不是识破了我等的计策?”

    安颉在对着雁门关左看右看后,有些不太确定的说道:“裴将军……这新来的将领我似乎认识。”

    “貌似是……尖头叔叔?”

    尖头……叔叔?

    见裴方明一脸古怪,安颉便向他解释这个名字的由来。

    原来古弼本姓吐奚氏,并不出身于拓跋鲜卑。

    只是后来因其以敏捷正直闻名,就连明元帝拓跋嗣都赞许他,赐名为古笔,取自正直而有作用之意。

    后来大概是拓跋嗣自己都觉得这个名字都不太妥当,便把古笔名字中的“笔”改为“弼”,意为有辅佐的才能。

    但因为“古笔”这个名字实在太过深刻,再加上古弼自己脑袋本来就生的尖尖的,有一次还被当今的北魏皇帝拓跋焘戏称为“尖头奴”,于是“尖头”这个外号也就不胫而走。

    安颉的父亲安同在北魏的人缘极好,自然和古弼也十分熟悉。而安颉作为安同之子,与古弼当然也算不得陌生。

    裴方明听完这其中的故事也是有些忍俊不禁:“古笔?这拓跋嗣果真蛮夷也,居然赐臣子这般名字,让其沦为笑柄,真乃寡德之主!”

    调笑完,裴方明又向安颉打听古弼用兵的习惯,安颉不敢藏私,将自己知道的情报都告诉了裴方明。

    “其实……裴将军,我父与古弼关系友善,对我也照顾有加。不如让我试一试能不能劝降古弼?”

    劝降!

    这个提议让裴方明眼前一亮。

    但很快他就打消了这个念头。

    古弼在北魏身居高位,这等身份的人怎么可能会被轻易劝降?

    安颉和他的父亲安同之前在晋阳投降,那是因为前线的拓跋嗣战死,北魏主力溃不成军,外加刘义真带着一众刘宋名将和刘宋主力大军压境才把安同逼降的!

    如今的河北,刘宋的势力甚至好要弱于北魏,指望古弼投降……这才是真的天方夜谭!
    第(2/3)页